京东之重,超乎你的想象

53家生鲜超市、1400家养车门店、2万家加盟电器店、超5万平方米的线下商场......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这样的京东你还认识吗?

虽然电商企业早就开始向线下走,但做到如此大规模的,恐怕只有京东一家。

11月18日,京东发布Q3季度财报,净收入达2435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速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3.5%的增速。净服务收入为465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42.2%,占净收入的比例达到19.1%,创历史新高。

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,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。其中,由多种业态、差异化门店组建的京东“地面部队”扮演了拉动增长的重要角色,尤其值得关注。

那么,支撑京东线上线下高速增长的又是什么?

01能力够了,线上线下都能玩转

轻资产是电商的一个显著标签。电商刚刚起步的时候,经常讲的逻辑是,因为没有线下门店的租金和人力成本,所以成本更低、价格更便宜。这个逻辑很成功,很快就吸引消费者蜂拥而至,从服装、图书到家电、家居,上演了一波波向线上迁移的消费潮。

彼时,电商和店商水火不相容,电商俨然一副替代姿态。但如今,电商走到线下,成为店商;店商走到线上,成为电商,两者融合发展已成为新常态。不过,从线上往线下走似乎更容易成功,原因何在?看完文章相信大家会得到答案。

回到京东。很多人已经忘了京东最早就是线下店商,中关村的柜台是刘强东事业的起点。也许,正是最初的这段经历,决定了京东与一般电商企业不同,很早就带上了重资产的标签。后来,京东重资产的标签持续强化。一方面,因为京东是自营电商,自己做进销存,而非纯平台模式;另一方面,京东大手笔投资建设物流基地、仓储中心,形成了沉甸甸的重资产。截至2022年9月30日,以物流基地为主的京东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已高达1267亿元。

其实,京东的重资产里,还有个被人忽略,也是近几年快速增长的部分,即越来越多的线下京东门店。京东方面表示,“2022年第三季度,随着全渠道战略的加速深化,京东的线下实体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。”

京东Q3财报披露了线下京东的新进展。京东国际联合括海旅、拉格代尔、西安大悦城等企业及地方自贸区,开设多家线下免税店;七鲜超市已在全国开出53家门店,并在9月打造出首个第三代门店;聚焦养车市场的“京东养车”也在全国160多个城市开设超1400家高标准门店;京东电器的加盟实体店已接近2万家。在北京,全国首个线下京东自营Apple授权店JD Ehome开业;在沈阳,京东开出5万平米的京东MALL,商品SKU达20万;在成都,京东新百货全国首家旗舰店开业……

(5万平米的京东MALL)

某种意义上,京东已经是线下零售巨头。2021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中,门店数最多的是中石化易捷,2.7万多家。而京东的线下门店加起来,也超过2万家,且店面规模、SKU数量远比加油站便利店大得多。

除了自己开店、加盟招商,京东的地面部队还包括1小时送达的即时零售业务,即帮其他实体零售企业做好生意,有点零售服务商的意味。

Q3,京东小时购实现GMV同比增长超160%。在双十一期间,京东到家、京东小时购帮助超20万家实体门店卖货。目前,全国百强连锁商超中已有88家与京东到家签约合作,通过京东的线上线下网络实现生意增长。

大多数人以为总数将近50万人的京东小哥是京东强大的地面部队,其实,加上这些规模庞大的线下门店,才是京东地面部队的全貌。

这样的京东正在实现很多零售企业的梦想:玩转线上线下,既能线上卖货,又能线下卖货。当然,打铁还需自身硬,想要达到如此境界,核心就是要储备零售核心能力。

02零售核心能力是什么?

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先看看零售业发生了什么变化。

零售三要素里的人和货的变化已有诸多分析,在此不再赘述。壹DU财经认为,零售业的变革有两点值得注意:一是零售“场”或者渠道的变化。传统的渠道界限正在模糊,短视频平台、社交平台、搜索平台、本地生活平台,凡是流量聚集的企业都开始涉足电商。在此情况下,用户购物的场景不再是单纯的电商平台或者门店,边逛变买、边看变买成为新的消费场景和消费常态。

另一方面,零售的时空形态发生变化。以前零售业态大多以空间维度划分,比如小的便利店,大的超市,再到巨大的购物中心,以及虚拟的电商平台等等。现在的零售开始以时间维度划分,比如即买即走的实体门店,1小时达的即时零售,次日达的生鲜电商,以及2-5天配送的常规电商等等。

在此背景下,包括京东在内的零售企业,跨行而来的企业一同促成今天如热带雨林般繁荣的零售生态。如果以前的零售业是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,那么,现在的零售业更像是水网密布的湖泊。

其实,人、货、场的变化都是前端能看得到的变化,支撑这些变化的正是后端的零售核心能力。这些核心能力包括供应链建设、物流配送投入以及零售技术的持续迭代。京东对上述核心能力的持续夯实,使得它能够玩转线上线下,支撑起今天规模庞大、门类庞杂的全渠道和全品类零售形态。

这点可以从京东给自己的定位看出,“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”。在供应链端,多年来京东打造了高效协同、有韧性的供应链体系,三季度,京东继续推进货网、仓网、云网“三网通”,以数智供应链为方向,保障自身供应链的稳定、可靠,还向行业、社会开放其供应链能力,助力全链路的数字化转型和降本增效。

保障自己方面,京东智能供应链实现了千万级自营SKU在线上线下复杂供需场景下的精准预测、智能决策以及高效协同,京东库存周转降至30天左右,处于全球领先位置。行业开放方面,京东C2M智造平台与超过3000个品牌合作,深度参与产品研发与设计,帮助制造工厂节省75%的调研时间,缩短67%的新品上市周期。

物流配送一直是京东的强项和用户体验的保障,也是京东公开的秘密武器。三季度,在并购德邦后,京东物流运营仓库超过1500个,仓储总管理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米,将近50万的京东小哥遍布城乡,织起了涵盖多品类、高时效、高密度的物流网络。

零售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,也是技术密集型,它天然与大数据相关。在商品进销存各环节,都有赖技术提升效率。从2017年提出技术转型到2022年三季度末,京东在基础科学和技术研发上的累计投入已超900亿元,这种技术优势逐渐释放出来,推动用户体验和效率的提升。比如,各家都在应用的智能客服系统,京东旗下的言犀是行业首个大规模商用的智能客服系统,日均生成1000万对话,服务京东数亿用户和数十万商家。

不论是供应链、物流,还是科技研发,京东对零售核心能力的持续投入,是其玩转线上线下,不断提升用户体验、降低成本、提升效率的根源所在。

03核心能力强不强,最终体现为效率高不高

历史上,零售业大致经历四个阶段:百货商店、连锁商店、超级市场、无店铺销售。这既与各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,也与消费需求有关。更重要的是,商业效率对零售业变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连锁商店的规模和品牌优势背后,是供应链及物流配送能力;而超级市场则将供应链和物流配送能力进一步放大,比如沃尔玛在全球范围开展供应链及物流配送;无店铺销售以电子商务为代表,基于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技术,实现高于实体零售的高效率。

早在2017年,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就提出第四次零售革命,即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驱动的无界零售。现在看来,京东正在将无界零售变成现实。而背后依靠的正是效率。

这种效率体现在用户体验,更体现在供应链和企业经营效率。那么,京东的效率如何?

库存周转天数是零售业一项重要指标。它指从产品进入零售企业仓库,到销售完成所经历的天数。天数越少,说明存货变现的速度越快,存货所占用资金的时间越短。全球两大零售巨头,亚马逊和沃尔玛的库存周转天数均在40天左右,而京东2022年三季度的,库存周转天数仅为31.7天左右,比两大巨头快了8天。

关于京东的成功,有很多表述:自营电商、正品行货、自建物流等等。透过这些表现,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效率。刘强东一直强调用户体验、成本、效率。早在2015年,他分析为何会超越线下同行时,就以综合费用率为例,京东集团综合费用率为12%左右,而线下同行高达18.7%,这意味着,卖出100块钱的商品,京东可以有多出6块钱的空间让利给消费者。

在效率武器面前,各家企业的差距会越来越明显。今天,从线上走到线下,从京东走到京东之外,京东的效率正在外溢,其带来的结果将是整个零售行业全链路效率的升级。

三季度,京东到家上的母婴门店GMV同比增长超过两倍,与迪卡侬、海澜之家等合作的京东到家服饰品类,GMV更是同比增长8倍。在农业领域,京东物流新疆产地智能供应链中心在喀什地区伽师县开仓运营,这个中心可将原来几十个人干六天半的采购、分选、包装、运输工作压缩到半天时间完成,并用48小时运往全国,运输成本减少20%。在工业领域,双十一期间,京东自有品牌启动产业带“百大质造工厂计划”,并宣布未来三年内打造超500个产业带品质示范工厂,带动工厂销售额增长超600%、生产成本降低15%、商品库存周转天数下降30%。

可以预期,随着线下京东门店越来越多,其基于物流、供应链、技术的效率红利将在更多领域释放。

结束语

从中关村门店到自营电商再到线上线下全渠道零售商,京东的发展是中国零售业演变的缩影。放眼当下,零售业新的形态正在各个渠道、各个场景遍地开花,哪种形态是昙花一现?哪种形态会发展壮大,成为零售业变革的新方向?

透过京东的案例,我们可以肯定,零售远不只是卖货,而是一套基于零售核心能力的效率竞赛。谁能解锁效率密码,谁就能成为零售新王者。

图片来源于公开网络,侵删。

关键词: 线上线下 核心能力 用户体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