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讯:“薪”事困扰威马:创始人年薪12亿上热搜后,被传员工降薪

雷达财经出品 文|李亦辉 编|深海

创始人沈晖12.6亿“天价年薪”风波引起热议后,威马汽车又被曝高管员工大规模降薪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近日有媒体报道,威马内部员工传出消息,自10月份开始,威马员工的工资按照7折发放,管理层工资按照5折发放。

此外,据接近威马汽车的消息源称,威马高管主动提出降薪50%来缩减开支,此举不仅可以优化财务能力打造更韧性的市场竞争力,还可以优化成本管理,提升整体运营效率,改善盈利结构。

前不久,威马因为巨额亏损,创始人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晖的高额薪酬而受到多方关注。今年6月1日,威马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其中写道“运营需要大量资金”,但截至目前其IPO尚无实质进展。

在业内看来,威马缺乏的不仅仅是资金。据官方数据,今年1-9月份威马汽车累计销量达29043辆,超过去年全年销量总和。但在理想、零跑、蔚来和问界的月销量均迈过1万辆的情况下,威马的销量略显乏力。

目前威马在售车型官网共有3款,分别是EX5-Z、E5和W6。而被威马寄予厚望的纯电轿车M7,已于1年前亮相,但截至目前还未量产上市。

被曝高管降薪、员工薪资“打折”

“天价年薪”风波刚过去不久,威马汽车的又一则“薪”事浮出水面。

据界面新闻,有接近威马汽车的消息源称,该公司将进行包括“高管主动降薪 50%”在内的一系列积极财务政策,希望可以以此度过此轮资本寒冬。

另有媒体报道,威马汽车的降薪已从管理层蔓延到了基层。IT之家援引威马汽车内部员工透露,从10月起,威马汽车对基层员工工资按70%进行发放。对于薪资缩减的具体原因,该名员工则未向外界透露。

不过,也有说法是威马没有“降薪”,而是取消了年终奖。威马汽车的劳动合同中规定的是13薪,然后年终奖有大约接近4个月的工资,并未写入合同中。这次不但年终奖取消,13薪也被延后到今年6月发放。

目前,威马方面尚未公开回应降薪传闻。不过有接近该公司的人士称,为降低成本,最近威马汽车高管主动降薪50%用以缩减开支,应对复杂多变的的市场环境。高管主动降薪,不仅能够减少人力成本,还能大幅度鼓励士气。

对此,有观点认为,管理层主动降薪可以理解为体现了企业降本增效的决心,基层员工的减薪则意味着威马或许正在面临较为严重的财务问题。

实际上,这已非威马首次陷入薪资风波。早在2020年3月4日,威马HR通过线上会议通知全体员工取消年终奖。此外,13薪也被延后到6月发放。

彼时威马汽车方面回应称,2019年威马未达到公司目标,因此公司决定取消发放年终绩效奖金。同时,由于新冠疫情对初创企业带来巨大挑战,员工13薪和“员工购车补贴”等福利,将延后至6月以后如数发放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这次被曝高管降薪50%之前,9月份威马因沈晖12.6亿元年薪被媒体报道而引发了广泛关注。

9月26日,“威马年亏82亿创始人年薪12亿”的词条冲上了热搜。据悉,威马汽车招股书显示,2019年至2021年威马汽车亏损持续增加,3年累计亏损超过174亿元。但在2021年,沈晖的薪资却高达12.62亿元。

加华资本董事长宋向前发文称,威马汽车(2021年)亏损超过80多亿,竟然公司董事长兼CEO拿了12.6亿元的天价年薪待遇,并且其个人收入占了公司营收的30%以上。

针对上述消息,网传朋友圈截图显示,威马CEO沈晖发文称,有些事情脚趾头想想就知道真假,不值得花时间解释。同时他调侃道,“我也不知道我的收入这么高,老婆查我就麻烦了。”

随着话题发酵,有专业人士证实沈晖12亿年薪实际系误读。其12.62亿元薪酬中,薪金和花红约 201 万元,受限制股份 / 购股权开支约12.59亿元。很多拟上市公司将受限制股份作为激励手段,只有在完成了某一业绩要求或者完成上市,才能兑现该收益。

销量掉队、深陷亏损泥潭

天眼查显示,威马汽车成立于2015年,总部位于上海,注册资本6.9亿元。

“我是最能调动国际资源的,没有人可以像我一样拿起电话就能和通用CEO、CFO直接对话的。”威马作为较早一批新势力品牌,其创始人沈晖从不掩饰自己的资本调动能力。

据悉,沈晖曾担任汽车巨头菲亚特的中国区CEO,2009年加入吉利,主导了对沃尔沃的收购,并负责了整个收购后的沃尔沃中国落地,沃尔沃也在其领导下成功实现了扭亏为盈。

这些丰富的履历和资源积累,让沈晖转型新能源汽车创业时,一开始就获得了资本的支持,A轮10亿美元融资远超同行。

天眼查数据显示,成立至今7年时间,威马汽车共计完成了12轮,累计融资金额已达到约350亿元。在今年6月1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之前,威马汽车还完成了6亿美元的Pre-IPO轮融资。

招股书显示,威马汽车背后的投资方阵容也十分多元化,包括腾讯、百度、李嘉诚家族、澳门何氏家族、红杉、诚通基金、五矿资本、上海国资投资平台及上汽集团等。

在造车模式上,不同于李斌、何小鹏等有互联网背景的创业者,沈晖带领威马选了一条传统的造车路线,自建工厂、主打性价比。

2018年9月,威马首次大批量交付威马EX5,这是一款主打大空间性价比的SUV车型,主攻15-25万元中端车市场,一度收获市场好评。

凭借着产品价格精准定位主流市场,威马汽车一度跻身造车新势力前三。2019年,威马EX5取得单车销冠,也帮助威马实现总销量位居新势力第二位的好成绩。

但随着打入15至25万元价格区间的新能源品牌增多,这一大众市场充分竞争,威马的优势渐失。从2021年上半年开始,威马就饱受“掉队”的质疑,其半年累计约1.57万辆的销量,被同期分别交付4.19万、3.07万和3.02万辆的蔚来、小鹏和理想远远抛在了身后。

进入2022年,威马的销量差距进一步被拉开。据官方数据,今年1-9月份威马汽车累计销量达29043辆,超过去年全年销量总和。但和同行对比就显出了差距,前9个月理想、蔚来、零跑和小鹏的累计交付量均超过了8万辆。

有汽车分析师认为,背靠主流市场曾是威马的标签之一,但在外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发力15至25万元的市场时,威马面临这多方的竞争;除了外部因素,在车机软件技术方面投资过少,也导致产品竞争力不足的短板逐渐暴露。

在自动驾驶方面,威马依赖于百度的阿波罗系统,自然减少了自主研发的投入。根据招股书,2019-2021年,威马汽车研发费用分别为8.93亿元、9.92亿元、9.81亿元。相比之下,2021年,蔚小理三家的研发费用皆在30亿以上,远超威马。

而销售端的乏力,无疑加剧了威马的财务压力。招股书显示,2019年至2021年,威马汽车营收为17.62亿元、26.71亿元、47.42亿元;同期亏损金额分别达到41.45亿元、50.84亿元和82.06亿元。

虽然蔚小理的净利润与威马一样仍深陷亏损,但目前整车毛利率均已转正,可以通过交付更多车辆来实现“自我造血”。

而威马的毛利率仍是负数。2019-2021年,其车辆及部件销售的毛利率分别为-58.8%、-50.4%、-54.6%。换言之,威马汽车每卖一辆车就亏损一笔,卖的越多亏的越多。

在盈亏差距较大的情况下,威马未来可能还要持续亏损一段时间。

IPO尚无进展、新车型难产

尚不具备盈利能力的威马,寄希望于通过上市融资来缓解资金压力。

招股书中,威马坦言,“于往绩记录期间内,我们录得来自经营活动之重大亏损、流动负债净额及负现金流,且我们于未来或继续如此;我们的运营需要大量资金,如果未能按可接受条款获得充足融资,则可能对我们的业务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。”

然而,目前上市对威马而言,可能不是个好的节点。1-9月份交付量远超威马、达到87602台的零跑汽车抢先一步在港交所上市,但在上市首日就遭遇破发,目前股价较48港元的发行价已经跌去了60%。

资本市场对同为新势力品牌的零跑态度冷淡,这对于寄希望通过IPO获得资金的威马来说显然不是好消息。

此外,威马的主销产品EX5、W6销量不佳,亟需新车型来救场。其中威马EX5是4年前就开始交付的产品,后来推出升级款的威马EX5-Z,但其销量如何不得而知。

2019年9月,威马曾推出单车售价接近30万元的车型威马EX6,有媒体称该款车2021年交付量只有110辆。

威马汽车旗下首款智能电动轿车M7在2021年10月22日首发,该车外观设计充满未来感,配备三颗激光雷达,并支持L3级别高级辅助驾驶以及限定场景下的L4级智能驾驶。

据悉,M7从设计语言,到开发平台、硬件配置,都是跟过去几款车不一样,被认为是威马的第二代产品,该车对处于销量低谷的威马而言意义重大。

然而,2022年已经过去了大半,威马尚未公布M7具体的上市及交付时间。此前的8月份,有消息称威马M7在新疆吐鲁番进行了极热性能测试。

市场是否会为威马的新车型买单,答案需要上市后才能揭晓。内忧外患之下,威马将走向何处?雷达财经将继续关注。

注:本文是雷达Finance(ID:leizhuba)原创。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

关键词: 的情况下